2014年“最佳环境报道奖”作品征集通知

20.01.2014
我们的最佳环境报道评选活动开始了!期待您的来信!
2014年伊始,“最佳环境报道奖”第五届征集评选也拉开了帷幕。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参与评选!
“最佳环境报道奖”评选由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联合发起,旨在提倡客观、公正、深入的环境报道,提高环境报道水平,奖励优秀环境记者,促进中国环保事业。
今年将是“最佳环境报道”第五届活动,此前的四届评选共奖励了59个环境记者个人...
20.01.2014
我们的最佳环境报道评选活动开始了!期待您的来信!
2014年伊始,“最佳环境报道奖”第五届征集评选也拉开了帷幕。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参与评选!
“最佳环境报道奖”评选由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联合发起,旨在提倡客观、公正、深入的环境报道,提高环境报道水平,奖励优秀环境记者,促进中国环保事业。
今年将是“最佳环境报道”第五届活动,此前的四届评选共奖励了59个环境记者个人...
16.01.2014
林娜
观察者称,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将吸引公众参与环境事务,推动大气污染治理。
179个城市响应环保部要求,建成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平台。
近期,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数家环境NGO共同发布了《蓝天线路图》大气污染调研二期报告,山东、浙江、河北等省率先开启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发布,为其他省市提供良好实践案例。而遗憾的是,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未能如期发布实时数据公开平台。
公众环境...
15.01.2014
王悦
经济增速放缓能否为中国带来良好的环境?中外对话就此访问了三位专家。
何平,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该基金会1996年在美国创办
何文胜, 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李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主任
中外对话:预计明年GDP增长目标在7%到7.5%这个区间。您觉得政府在放缓GDP增速时,有多少是出于环境上的考虑呢?
何平:对于中国领导人而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非常...
09.01.2014
刘琴
中国必须清楚定义並切实落实“生态红线”,真正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生态红线”在去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度被提及。虽然这一概念在政界及媒体均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生态红线的实质意涵仍不清晰。
第一条“红线”高调进入公众视线是在2007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在土地问题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
09.01.2014
刘琴
中国必须清楚定义並切实落实“生态红线”,真正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图片来源:Dan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生态红线”在去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度被提及。虽然这一概念在政界及媒体均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生态红线的实质意涵仍不清晰。
第一条“红线”高调进入公众视线是在2007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在土地问题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
07.01.2014
王悦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中国在未来恐将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以保障国内供给。
中国几十年来追求产量的粗放生产方式则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严重枯竭。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日前透露,全国中度与重度污染土壤约达5000万亩,面积大概有比利时全国那么大。这些土壤大多不宜耕种,且基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鱼米之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这几年的粮食进口逐渐增加。过去的三年里,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已...
06.01.2014
赵士勇
面对华东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江苏省环保官员无奈地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是环保部门说了算。
2012年江苏省的排放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东、河北、河南、广东。图片来源:Gus Greeper
当南京上空终于看到久违的蓝色,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单阳大大舒了一口气,“最近压力非常大,经常要加班研究对策。”单阳说。
压力来自华东近期遭遇的严重雾霾。12月6日,上海市空气...
地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拉达克本就缺水,游客大量涌入带来的如厕方式改变又造成其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在37岁的丹增多吉的记忆中,穿越拉达克首府列城的河水当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那样的场景现在仅仅存在于梦境了,”他感叹道。如今,大量涌入拉达克的游客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也改变了当地水的质量和供给。
1974年印度政府才开始允许外国游客进入这片位于喜马拉雅山区中、毗...
中外对话
03.01.2014
空气污染、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短缺等老生长谈的问题仍将是2014年中国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果2013年是政府治理空气污染计划的肇始之年,那么2014年就是上述方案正式投入运行的第一年",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从黄浦江漂浮的死猪,到各大城市的雾霾天气,2013年的中国环境经历了戏剧且波折的一年。中外对话采访了过去一年中为我们供稿的作者,请他们展望在2014年中国环境将何去何从。
李秉勤,...
汤姆 莱维特
23.12.2013
2013年中外对话十大热读佳作带您回顾过去一年中的环境大事件,从“卧底”矿业公司一探环保究竟到未来发生核事故的几率有多大,精选文章涵盖了环境问题的各个方面。
图片来源:卢广
2013年的十大热读文章中无疑包括了空气污染、工业污染以及动物福祉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此外,我们编写了《2013中国环境大事记》,新旧环保困境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1. 中国空气污染危及美国
中国工业生产造成...
张春
19.12.2013
中国铅蓄电池正规回收不足30%,非法回收处理渠道难遏制且污染大,均衡利益或是解决之道。
中国每年产生废旧铅蓄电池数量超过260万吨,而正规回收的比例不足30%。中国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PRCE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12月11日发布报告称。
比起发达国家95%以上的正规回收比率,30%是很低的。中国并不缺少正规回收处理的产能——山西吉天利公司等一些大型的铅蓄电池回收处理企业,每...
刘鉴强
20.12.2013
刘鉴强认为,2013年中国环境持续恶化、灾难不断,主要原因是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不足,渎职失职官员不被问责。
过去一年的中国环境,真是险象环出,危机四伏。总的说来,环境状态仍然急剧直下,恶化趋势不止。同时,中央政府出台 “大气十条” 治理雾霾、十八大三中全会强调用制度治理环境,显示了决心。但环境恶化如失控的列车,若不用更强有力的手段纠偏,环境灾难将层出不穷。目前来看,治理环境最核...
奥利维亚 博伊德
19.12.2013
中外对话伦敦办公室副总编奥利维亚•博伊德回顾了环境年历上跌跌撞撞的2013年。
如同年初,空气污染在年末再度占据了各大新闻版面。(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一月
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多个地区被雾霾笼罩。2013年在全国人民对空气污染的高度关注之下拉开了序幕。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之后,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治理污染所面临的真实挑...
格普塔 乔伊迪普
14.11.2013
华沙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显然不在同一阵营内,但气候变化却没有停下它的脚步。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反对巴西关于“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的提案。图片来源:Karlos Manlupig / 绿色和平
穷国:我们需要资金。
富国:先减排再说。资金掌握在私营机构手上。
穷国:你们富国政府必须承诺为我们提供资金。我们需要廉价的清洁技术。
富国:那就承诺2020年之后遵守碳排放...
刘虹桥
杨洁
17.12.2013
五只一代华南虎远赴南非,成功恢复野性但归国无地。偌大中国,哪里能有一块适合华南虎野外生存的土地?
图片来源:Harvey Barrison
南非共和国中部的自由州省(Free State province),地处南非腹地的心脏地带,其首府布隆方丹是南非的司法首都。在距离布隆方丹大约200公里之外的平坦广袤的草原上,有一个名为老虎谷的自然保护区。
弹指一挥,十年流逝。如今在老虎谷里生活的中国华南虎...
王悦
18.12.2013
习近平总书记称要划定“生态红线”, 但由于法制和体制的不完善,环境改革依然变数重重。
本杰明教授认为,解决环境问题,中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环境执法体系。图片来源:Bo Qiu / Greenpeace
中国新的环境制度设计首先要面临政治体制中的传统难题,中外专家认为。
“生态红线”的提法,比起前几任领导人的环保举措似乎更有力度,这令人们认为,中国领导人已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为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