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进口棕榈油的毁林风险?

24.06.2020
张译戈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普遍未能意识到所采购的棕榈油的毁林风险,而这种风险可能危及它们自身的经营,要化解这些风险,还须提高透明度。
图片来源 ©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森林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原料和生态系统服务,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24.06.2020
张译戈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普遍未能意识到所采购的棕榈油的毁林风险,而这种风险可能危及它们自身的经营,要化解这些风险,还须提高透明度。
图片来源 ©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森林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原料和生态系统服务,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19.06.2020
苏姆亚•萨卡尔
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榈油消费国,印度是棕榈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运输途中的油棕果串。图片来源 © Kemal Jufri/Greenpeace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棕榈油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印度。
3月24日,印度总理纳莫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锁以遏制疫情,这导致棕榈油的主要消费者餐馆和酒店关门。从那以来,印度的棕榈油需求呈现断崖式下跌。
...22.06.2020
王娃娃
张兢兢
法律草案标志着中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但对化石能源技术出口仍需进行严格筛选。
安徽天长市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图片来源:Alamy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为“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和“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明确了议程规划。草案的制定历时13年,旨在打造一部统领协调煤炭、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等领域的综合法案。
在...
18.06.2020
蕾切尔• 沃尔霍尔茨
2020年气候议程本来全看欧盟和中国,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这一合作前景陡生变数。
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和平论坛与欧盟领导人进行会晤。图片来源:Alamy
• 中欧合作的推动者认为,双方共同努力仍是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并在明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前积聚动力的最大希望。
• 新冠疫情改变了各国的优先事项,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颠覆了外交日程——推迟了一...
2020-06-18
张春
中国首次宣布对特定区域的公海鱿鱼捕捞实行禁渔期制度,此举有何意义?张春撰文解读。
茎柔鱼(美洲大赤鱿)。图片来源:Alamy
6月初,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发布通知,拟于2020年在西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公海两处海域开始实施鱿鱼“自主禁渔”。通知称此举意在保护鱿鱼资源及其产卵群体。
拟禁渔的两处海域,是阿根廷阿滑柔鱼(阿鱿)和茎柔鱼(美洲大赤鱿)的分布范围,分别位于...
2020-06-15
费尔明•库普
新冠疫情爆发过后,世贸组织成员国恐怕无法在今年达成终止有害渔业补贴的协议。
二十多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164个成员国一直在努力达成一项协议,从而停止有害的渔业补贴。
2018年,全球渔业共获得35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补贴,其中220亿美元为有害补贴,因为这些补贴大部分以燃油税豁免的方式扩大了捕捞能力。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今年是达成这项...
15.06.2020
法拉维亚•米欧兰斯
来自塞拉多和亚马逊地区的几个城镇集中着很大部分巴西对华牛肉供应,而该地区的非法森林砍伐风险也高。
Trased最新报告指出,巴西对中国牛肉出口的企业中可能存在非法森林砍伐行为。图片来源:Alamy
监测机构Trased的最新报告指出,随着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激增,对华牛肉出口企业中存在非法森林砍伐行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而森林砍伐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环境中。
...2020-06-08
杨松颖
2020年世界海洋日发布的一份中国海洋生物图鉴,呈现了丰富而脆弱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珠江口海域有超过2000头。其正受到各种沿岸和海上人类活动的影响。IUCN濒危等级: 易危(VU) 。图片来源:WWF中国
中国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中国人自古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各种海洋资源探索和利用。清朝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在...
2020-06-10
金伯利·里卡斯
被冲上岸或搁浅的濒危江豚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环保团体不得其解。
搁浅在香港南丫岛的江豚。图片来源:© Gary Stokes/OceansAsia
在香港海岸沿线,被冲上岸的江豚尸体或搁浅的江豚数量越来越多,这背后的原因令环保组织感到迷惑不解。
根据一份最新报告,2019年有40多只这种小型鲸豚类动物死亡,这是有记录以来江豚搁浅数量最多的一年。江豚搁浅的年均数量在不断增加,从...
09.06.2020
蒂莫•拉萨宁
塔里克•科特尔森
约翰•索顿
澳洲研究人员认为,湄公河流域干旱相关的争议显示了跨界河流信息不透明的危险。
低水位使得像泰国北部清盛这样的依靠湄公河鱼获生存的社区受到了威胁。图片来源:Alamy
编者按:最近,有报告称有确凿证据证明2019至2020年湄公河干旱是由中国造成的。但澳大利亚-湄公河环境资源与能源系统伙伴关系(Australia Mekong Partnership for Environment...
2020-06-03
穆罕默德·阿尔久
在缺乏积极合作的情况下,沿岸各国靠监禁他国渔民管制渔业,而过度捕捞导致的鱼类资源下降仍在持续。
一艘渔船在孟加拉湾的孟加拉国专属经济区(EEZ)作业(供图:穆罕默德·阿尔久)
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已经划定了在孟加拉湾的边界,但专属经济区地图上的条条框框并不能约束鱼和渔民。鱼不知道边界的存在,渔民们则是为了更好的渔获,有意无意地跨越了界限。船越来越多,鱼...
04.06.2020
凯伦•曼科尔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农村利用厌氧沼气池从粪便中捕获甲烷,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向国外推广先进经验。
山东的沼气修建培训。图片来源:凯伦·曼科尔
给农作物施粪肥有助于营养物质循环,但粪肥分解会释放大量甲烷。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源。每年来自牲畜粪便的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与2.4亿吨二氧化碳,或者5200万辆汽车的年排放量相当。
要减少这种强大的温室气体的影响,...
04.06.2020
阿巴耶•拉杰•乔希
阿迪勒•萨伊德
纳夏•辛哈
纳兹蒙·纳赫•施什尔
由于失业率上升和政府管理重心转移,新冠疫情期间南亚各国野生动物犯罪大幅攀升。
一名武装森林卫士在雅鲁藏布江边站岗。图片来源:Alamy
为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南亚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从事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犯罪分子却从中发现了可乘之机。由于当局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执行封隔离管制,偷猎者反而觉得被抓获的风险...
05.06.2020
尼辛•柯卡
尽管政府对迁都做出绿色承诺,但森林砍伐和煤电建设正引发各方担忧。
濒临灭绝的长鼻猴是婆罗洲岛的特有物种,它们主要生活在沿海的红树林中。印尼迁都东加里曼丹让很多物种受到了威胁,长鼻猴也是其中之一。图片来源:Reynold Sumayku/Alamy
去年,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宣布政府将从雅加达迁至即将在婆罗洲岛东加里曼丹省建立的新首都。新首都更靠近该国的地理中心。
规划工...
02.06.2020
高白羽
尽管新冠疫情令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工期推迟的挑战,但中国政策制定者并不打算因此而推迟给行业“断奶”的期限。
建在大庆草原上的太阳能发电站。图片来源:Alamy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冲击,中国风电、光伏行业也不例外。但当包括“两会”、高考在内的全社会各项事务均因疫情而推迟或减缓的时候,中央政府却决定维持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断奶”的时间表。这令行...
01.06.2020
谢尔•佩特拉
高碳项目融资可能会让亚投行的欧洲股东陷入尴尬局面。
图片来源:Alamy
成立四年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在审查自身投资是否达到社会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对于这家新成立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展示其汲取早期经验教训,开拓新的道路,摆脱污染型高碳投资的难得机遇。
亚投行迫切希望能够证明自己作为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样的担当。...
29.05.2020
费尔明•库普
肆虐的新冠疫情也许会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体脱碳化进程,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拉美街头。图片来源:Alamy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拉美遭遇了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同时还带来了一场迫在眉睫的严重经济危机。但是,这也让拉美有机会通过绿色刺激措施应对危机,特别是中国的帮助下,实现低碳经济转型。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
29.05.2020
奥利维亚•博伊德
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力也许令欧盟感到不安,但双方合作将有助于加速该地区绿色转型。
2019年10月,第一批从中国直达塞尔维亚的货物抵达贝尔格莱德市内的火车站。图片来源:Alamy
原计划于4月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7+1)峰会虽然因新冠疫情而搁置,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对欧洲的意图和影响的辩论却并未停止。
“17+1”合作机制论坛成立于2012年,目的...
28.05.2020
王晨
中国在2015年提出化学农药减量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在这场恶性虫灾面前,也没有打算放弃这一决心。
来自南美州的草地贪夜蛾再度入侵中国,短短8个月就侵袭农田246万亩。图片来源:Alamy
今年2月开始在东非大量繁殖的沙漠蝗虫漂洋过海进入中东和南亚,并有向东亚进军的可能性。这使得正处在新冠疫情之中的中国公众格外警惕,掀起了讨论热潮。然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3月初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