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厂主哀叹 天不再蓝水不再清

张 史蒂文
并非所有工厂主都对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做法满意,他们也有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无法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工厂主们明白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健康环境是用钱买不到的。图片来源: Bert Van Dijk
制造业工厂是中国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有研究表明,这些工厂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占到总量的15%到30%。2013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采访中国东部地区的工厂主和企业管理者,试图了解他们在个人层...
制造业工厂是中国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有研究表明,这些工厂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占到总量的15%到30%。2013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采访中国东部地区的工厂主和企业管理者,试图了解他们在个人层...
18.06.2014
瓦莱丽 布朗
美国活动人士警告称,水力压裂获取石油及天然气虽然改变了美国的能源市场版图,但严重消耗及污染了最宝贵的财富——水源的供应。
活动家们警告说,压裂法将逼着美国人在能源和清洁水源间进行抉择。图片来源:Erick Gustafson
大约十年前,压裂法兴起热潮,美国的每个州都把自己的地质资源翻查了一遍,希望找到能够通过这种“压榨”方式获得的油或气。如今,几乎一半的州都多少有些页岩气,其中...
19.06.2014
艾拉‧珍娜诗 史密丝
尽管很多人对碳封存和利用技术持乐观态度,不断投资,但这样的计划并不具可行性。
(图片来源:Pacific Northwest Naitonal Laboratory)
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需要大幅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转用可再生能源,但鉴于这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从而阻止显著的气候变化,我们还需要其他解决方案。有人称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有利于实现低碳发展,此技术把电厂排放的CO2收集起来并封存于地下。
...
18.06.2014
潘 若思
电影《大坝的诅咒》记录了美国大坝热潮导致的毁灭性影响,而今中国的大坝建设则很可能步上其后尘。
1944年,约翰·L·萨维奇,美国垦务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来到了中国。那时,中国大部分领土还被日军占领,萨维奇是应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邀请,来中国勘察和设计当时的“扬子江三峡工程”。萨维奇把这项工程称作他的“梦之坝”,但直到2012年这项工程才完工,如今人们称它为三峡大坝。
就像《大坝的诅咒...
16.06.2014
卢克 萨瑟姆斯
碳追踪计划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减少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恐将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
"碳追踪计划"指出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公开其资本支出,说明其支出在煤炭行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是否合理。(图片来源:Michael Davis)
“碳追踪计划”和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减少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恐将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
近期有迹象表明,中国计划控制国内煤炭行业增长。一位高级官...
13.06.2014
本 凯迪克特
美国摒弃化石燃料的运动将增大碳污染法规出台的可能性,某些碳密集资产也可能因而被闲置。
中国煤炭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新环境法规的冲击。(图片来源:Geomartin)
现在,由于各种风险的汇集,世界各地具污染性或非可持续的资产将贬值甚至是变得一文不值。这些风险范围很广,从气候变化,到新环境法规、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资源限制、变化的舆论以及诉讼。
这些环境相关风险会造成所谓的“闲置资...
10.06.2014
汤姆 莱维特
动物饲料进口量的增长或有利于中国水土保持,但可能对海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造成影响。
中国玉米进口需求不断攀升,很有可能使巴西仅存的森林生态系统背负更大的压力。图片来源:CIFOR
从维护粮食安全和资源的角度考虑,有人认为,中国应当部分放弃其长期以来一直秉承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目标。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正快速地发生着变化,肉制品消耗增长尤为突出。这一变化促使包括大豆、玉...
17.06.2014
杰里米 洛弗尔
今年很有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受其影响,东亚及非洲多数地区遭受极端天气侵害的风险有可能会增加。 然而,气候变化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人们还不得而知。
目前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厄尔尼诺现象将会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今年的气温将有所升高,洪水、干旱的风险也会增加,作物产量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局(NOAA)表示,未来一两个月内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
16.06.2014
徐 楠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接受中外对话的专访,表示中国应该在“十三五”规划中设立碳排放阶段性总量控制目标。
面向2015年这个关键的气候谈判节点,中国将如何开启自己的“十三五”规划?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接受中外对话的专访,认为中国应该在“十三五”规划中设立碳排放阶段性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理顺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及相关制度安排。
中外对话:您预计...
13.06.2014
迈克 伊弗斯
日益升高的温度正在让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消失,且恐将导致珍稀药用植物灭绝。
新近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部的稀有高山植物正在被灌木所取代。图片来源:Carsten ten Brink
每年春天,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缘的大雪山都会发生一次色彩的“大爆炸”。随着地势接近白雪覆盖的山巅,灌木丛就被开满黄色和紫色小花的高山草甸所取代。
从殖民时代开始,西方的植物学家们就踏遍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的...
12.06.2014
杰森 奥弗尔多夫
西班牙街头艺术家用微型雕塑诠释了气候变化悲喜剧。
四月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的最新报告在柏林发布时,西班牙街头艺术家艾萨克·科达尔的作品,给常规的官样文章里加入了一种新的即视感。
此前一个月,科达尔一件作品的照片被人们病毒式地传播,这是他在2011年以一贯的低调平静方式发表的,但被换了个新名字。这件作品塑造了一些穿着西装的微型人物,正在进行一场专注的讨论,...
12.06.2014
本杰明 科里亚
萨尔瓦多气候变化活动家本杰明叙述了,活动人士去年为何退出谈判,今年又为何重返会场。
萨尔瓦多的土地和水源都受到了盐的侵害,图为玉米地。图片来源:Neil Palmer (CIAT)
现在的问题不是水位而是盐分。随着水位上涨,盐分不断渗入土壤。由于海平面上升,萨尔瓦多跟很多国家一样,土壤和淡水都受到了海水的侵蚀。
这对生活在瓜亚伯(El Guayabo)的卡洛塔人及其他受影响的人来说,生活变得...
10.06.2014
李 硕
绿色和平的李硕讨论中国领导人应如何筹备本次峰会,以及国际社会应对中国有何种预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今年九月举行的潘基文气候变化峰会(图片来源:APEC 2013)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于9月23日在纽约召集世界领导人召开气候变化峰会。本次峰会被设置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之外,但仍是联合国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造势的重要环节。峰会将召集政府、私营部门、非...
11.06.2014
林 娜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近日表示将把公众参与作为规划过程的重要部分。
广东汕头数千中小学生罢课游行抗议政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图片来源:Flickr
环保部资深官员近日承认,一些项目对信息公开工作未做到位,加重了公众对项目的疑虑和不信任,导致公众对项目的反对。
6月4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上说,环境担忧引起的群体事件的增多,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
11.06.2014
林 娜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近日表示将把公众参与作为规划过程的重要部分。
广东汕头数千中小学生罢课游行抗议政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图片来源:Flickr
环保部资深官员近日承认,一些项目对信息公开工作未做到位,加重了公众对项目的疑虑和不信任,导致公众对项目的反对。
6月4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上说,环境担忧引起的群体事件的增多,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
11.06.2014
林 娜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近日表示将把公众参与作为规划过程的重要部分。
广东汕头数千中小学生罢课游行抗议政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图片来源:Flickr
环保部资深官员近日承认,一些项目对信息公开工作未做到位,加重了公众对项目的疑虑和不信任,导致公众对项目的反对。
6月4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上说,环境担忧引起的群体事件的增多,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
11.06.2014
林 娜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近日表示将把公众参与作为规划过程的重要部分。
广东汕头数千中小学生罢课游行抗议政府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图片来源:Flickr
环保部资深官员近日承认,一些项目对信息公开工作未做到位,加重了公众对项目的疑虑和不信任,导致公众对项目的反对。
6月4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会上说,环境担忧引起的群体事件的增多,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
09.06.2014
山姆 吉尔
山姆·吉尔表示,政府在计划决策上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利于建立公众信任。
德特福德垃圾焚烧厂每年焚烧大约42万吨城市居民的垃圾 (图片来源:Matt Brown)
我住在伦敦南部,几乎每天我都要乘火车经过位于德特福德的垃圾焚烧厂。该垃圾焚烧厂每年焚烧大约42万吨城市居民的垃圾,并把它转换成热能和电能供应给当地居民。我不认为该垃圾处理厂对我的健康构成威胁。相反,我认为这是对城市垃...
05.06.2014
尼克 霍史达克
尽管一些中国评论员认为可以把美国减碳计划作为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但有些人依然对其可行性保持怀疑。
李俊峰表示,美国碳减排计划不会改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图片来源:Raul Villalon)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宣布,美国将针对燃煤电厂碳排放实行更严格的规定,很多气候谈判代表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大国,美国此举意在减少碳排放,同时也是希望借此引导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