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贝伦政治成果草案火速出炉,褒贬不一;场外,“化石燃料路线图Mutirão呼吁”发布,前途未卜。
文|老木
11月18日(周二)早八点,题为“贝伦政治成果”(Belém Political Package)的一揽子文本草案上线,速度着实惊人。
针对“四大问题”的文件草案
核心文件名为《全球集体行动: 团结起来,全球总动员以应对气候变化》(Global Mutirao: uniting humanity in a global mobiliz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共9页,针对“四大问题”(见对话地球COP30第一天观察)。通篇方括号(表示不同意见)倒不多,在几个核心段落(25、35、44、56、57、58)出现不同选项, 显示泾渭分明的立场。第25和56段关于资金、35段有关第一次全球盘点关键成果实施、44段关于对国家自主贡献和双年透明度报告、57段关于《巴黎协定》9.1段所涉资金、58段关于单边贸易措施。
对草案的简要分析:以第35段为例
第一次全球盘点成果中最亮点的内容是能源转型。在2023年COP28上,几经磋商后形成的关键表述首次覆盖所有化石能源(第28段d小段),释放出全球”告别所有化石燃料”(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的明确信号。在2024年COP29上,部分缔约方“反水”,甚至不愿意在文本中提及“化石燃料”一词,导致针对成果实施的阿联酋对话颗粒无收。在本届大会上,重拾能源转型共识和制定路线图的呼声越来越高(见对话地球COP30第四天观察)。
在草案文本中,35段有三个选项:第一是邀请各国分享“低碳方案转型”(transition towards low carbon solutions)机会和实践, 回避正面提及盘点成果,语气很弱;第二是鼓励各国参照全球盘点成果28段(以及33段,关于林业),组织高级别部长圆桌会议,讨论公正、有序和公平转型路线图,包括如何逐步克服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停止和反转毁林活动。这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最有力度表达了,算是对场内外呼吁有所回应——尽管不少缔约方和场外观察者仍以为弱;第三,什么都不要(no text),即不提及能源转型。不由联想到11月17日地球谈判公报(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简称ENB)的报道: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集团(Like-Minded Developing Countries,简称LMDC)反对任何关于第一次全球盘点成果实施的概念。
通篇文稿中no text还出现了一次,在57段,关于发达国家的出资义务。也可以回想一下欧盟的抱怨:为什么每一次提到加速行动就要扯到钱?
两个no text异常显眼。
谈判当然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大会主席呼吁各方继续建设性贡献智慧。11月19日(周三)卢拉总统预计返场,进行多场斡旋活动。
2023年的高光时刻
或许读者会问,既然对能源转型有如此强烈的反对声音,为什么还会在COP28上形成那样“雄心勃勃”的共识?
站在2025年年末回望,2023年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确实是个难得的高光时刻。最重要的,那时候美国还在。拜登政府重视气候变化,刚于2022年8月通过《削减通胀法案》,为2020-2030年实现深度减排以及2050年零碳目标奠定基础,2023年部分项目已经启动,特别是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从气候谈判历史经验来看,大约只有美国能对其石油盟国的强硬立场进行有效约束。
此外,COP28的主席国是中东的阿联酋,不仅打出了美元攻势——开场就对损失损害资金捐赠100亿美元,整场会议出钱超过300亿美元——也无形中让邻居们有所收敛。
时过境迁,美国又退出《巴黎协定》啦,东道国换成遥远的非LMDC成员啦,石油国家真得可以放开手脚了。而且,现下美国正和沙特王储在华盛顿握手言欢呢;不久前还“逼迫”印度和它签署了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大单!
化石燃料路线图Mutirão呼吁
在文本草案发布两个多小时后,在马绍尔群岛气候大使蒂娜·史泰格(Tina Stege)的主持下,来自20多个国家的部长们济济一堂,共同发布了“化石燃料路线图Mutirão呼吁”( Mutirão Call for a Fossil Fuel Roadmap,Mutirão即共同努力之意)。德国、哥伦比亚、肯尼亚、英国、塞拉利昂代表以及欧洲青年代表发言,呼吁大会做出明确关于相关路线图的决定。
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爱德华·米利班德(Ed Miliband)强调,这是一个跨越南北阵营的呼吁,是一个全球呼吁;现在还依赖化石燃料进口的英国深刻认识到摆脱化石能源不仅是个环境选择,更是一个经济选择,它可以让能源系统更加安全;我们呼吁制定“告别化石燃料”全球路线图,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因此特别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各国都行动起来。根据英国《卫报》报道,已经有8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阵营。
在主题团记者会上,有记者就这个“呼吁”向大会主席提问。主席说,这些呼吁都注意到了,但谈判桌上也有非常强烈的反对声音,因为这个关乎“红线”(red line)——这次我们听到了太多的“红线”。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担心路线图为他们增加新的负担,制定和执行路线图的社会影响不得不考虑。主席又表示,不是所有的立场都要转化成政治共识,你们看一看“蓝区”(即谈判代表专用限制区域),气候行动已经全面开花,这是势不可挡的全球趋势。
但是,作为场外观察者,不得不问,如果一个全球政治共识不能及时反映全球趋势,总是滞后相当一段距离,那还有什么引领意义吗?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