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一周结束,四个谈判议程之外的议题和“告别化石燃料”路线图依然是关注重点。

文|老木

11月16日是COP30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清晨,会场外满是载歌载舞的人群,可以说是抗议游行,也可以说是欢乐聚会,反正拉丁美洲人的松弛总让人无比羡慕。按照英国《卫报》的说法,这种大型集会从COP26开始就有,但在COP27(埃及)、COP28(阿联酋)和COP29(阿塞拜疆)都遭到管控。

附属机构闭幕会议

午间,公约附属机构(Subsidiary Bodies )召开闭幕会议,盘点进展并宣布后续安排。

一些议题进展顺利,例如关于专家咨询小组的任期、组成和工作纲领,形成决定草案后将提交全会通过; 部分议题带着或多或少的阶段性成果转入来年波恩会议继续讨论,例如关于技术机制和资金机制的联系;很多议题没有取得共识,将提交草案文本,或者非正式记录,或者附属机构主席建议至下周的高级别会议继续讨论,例如关于全球盘点的一般性安排和第一次全球盘点成果实施的阿联酋对话、减缓工作组谈判、全球适应目标。附属机构主席一再重复,这些非正式文件并非共识,不预判下一步工作。

缔约方的“当庭对垒”出现在科学技术咨询附属机构(Subsidiary Bod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ice )的议题“研究和系统观测(Research and Systematic Observation)”。智利首先发言,得到澳大利亚、孟加拉、新西兰、 英国、加拿大和欧盟的支持,对决定中不能提及科学对决策的重要意义、无法给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积极评价、无法提及最新气象数据和气候变化事实表示失望。旋即,沙特代表阿拉伯集团批评发达国家集团阻止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早期预警资金支持,伊朗发言表示支持。

从2018年IPCC《全球变暖1.5°C》特别报告发布以来,在气候谈判中,本来属于偏门的“研究和系统观测”议题突然热了起来,每年都要在这里就IPCC的作用、意义进行辩论。一般结果是,最后的表述无法对IPCC成果表示欢迎,只能客观地说注意到了(take note of )、感谢科学家的贡献、鼓励继续研究和发布,谨慎避开对成果的讨论。

直面气候变化事实的气候大会(COP of Truth)?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COP全会

傍晚时分,第三次大会全会召开。大会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André Corrêa do Lago)听取了附属机构主席的报告,表示感谢,重点安排第二周工作。

一如既往,第二周进入政治磋商阶段,谈判将“三轨”进行:一是重要议题的技术性磋商继续,11月18日结束,主席不厌其烦地念出了每一个议题的双技术协调员;二是部长级磋商,除了第十封公开信(大会主席多拉戈在会议开始前和会议中发布的系列公开信中最新的一封)安排的部长协调员, 主席又安排了更多“部长对子(pairs of ministers)”应对焦点议题,例如全球盘点(只确定了挪威,另一个待定);三是备受关注的主席团磋商。

主席说, 针对第一周的主席团磋商,明天(即当地时间11月16日)将发布一个摘要记录(summary note)。主席再一次保证,此次大会公开透明,不会有秘密磋商。会议结束前,洪都拉斯举牌发言,希望大会能够就“告别化石燃料”路线图进行讨论。

主席团记者会

大会主席所说的摘要记录顿时引起了关注。在随后的记者会以及中午举行的主题记者会上,这个记录、主席团负责磋商的4个问题(见对话地球COP30第一天观察)、“告别化石燃料”路线图顽固霸占着记者席(感谢他们)。记者们非常关切:发布这个记录的意义是什么?是要终结磋商,还是提交给部长们做参考?

大会主席非常耐心。他表示,第一周四个议题中的三个——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简称NDC)、《巴黎协定》9.1条所涉发达国家资金支持义务、单边贸易措施——在非常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磋商。我们为讨论提出了三点总体建议,团结在《巴黎协定》十周年纪念大旗之下、磋商结果不影响“政策循环”(policy cycle, 即不会影响NDC的“自主”性质,不会在“五年提一次NDC”的基础上加码)、谨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将要发布的摘要记录会包括推动磋商前进的建议,但这是一个 “缔约方驱动”进程,完全“自下而上”,一切由缔约方决定。

记者继续提问:在大会召开之前,巴西曾经说过COP30不会有“封面决定”(cover decision),请问现在的形势是什么?如果有,所有缔约方都会签署吗?

主席的回答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还是坚持“缔约方驱动”原则。

日本记者再一次提出针对“告别化石燃料”路线图的问题。大会主席打开了话匣子:这个路线图已经提出来了,并不属于谈判文本,只是让缔约方知道,现在有这个数字以及实施建议。在谈判中,大家提出的最多问题还是数据,缺少能有共识的数据。明年就这个问题可能要召开多次专家会议……

在COP30 首席执行官安娜·托尼(Ana Toni )的提醒下,主席才恍然大悟:哦,你说的是那个路线图,不是1.3万亿路线图,路线图太多了……

主席重复了前几天的回答:卢拉总统和环境部长所说的路线图特指巴西国家报告中的表述,不针对此次谈判。安娜·托尼甚至把那段文字(即巴西欢迎启动国际工作,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制定能源系统告别化石燃料的时间表,见对话地球COP30第四天观察)完整念了一遍给各位记者听,以正视听。

增强透明度框架

这天的会场还举行了一场关于增强透明度框架(Enhanced Transparency Framework, 简称ETF)的授权活动——促进性多边进展审议(Facilitative, Multilateral Consideration of Progress, 简称FMCP)——即提交了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Biennial Transparency Reports,简称BTR)并接受了专家审评、而且审评报告已经发布的9个《巴黎协定》缔约方以PPT的形式向与会代表介绍本国NDC进展情况,包括实施NDC的组织机构安排、温室气体国家清单、相关政策行动以及针对未来的排放预测,并接受现场提问。

简单说,ETF要求缔约方每两年提交一次BTR,之后接受国际专家审评,在审评报告发布之后,各方还需要在年中波恩会议或年底缔约方大会上进行现场分享。这一进程具有强制性,是《巴黎协定》中不多的“自上而下”的安排。这次参加FMCP的9个缔约方是:欧盟、南非、科特迪瓦、芬兰、哈萨克斯坦、荷兰、斯洛伐克和瑞士。尽管发展中国家享有灵活性,在透明度框架下,“两轨合一”成为现实。

第一周结束

没有惊喜,也不会有惊喜,COP30第一周的谈判平静结束。看上去公开透明的程序安排值得赞赏,至少一天两次主席团记者会很难得,更难得的是大会主席基本都出席,而从COP27到COP29,大会主席除了出席第一天和公约秘书处执秘的联合记者会,其余均由助手代劳了。

后记:关于“摘要记录”

主席的摘要记录如约上线。这里仅简单分析。对于磋商成果,首选是等同于“封面决定”的Mutirão决定(Mutirão为当地语言,意为集体努力),其它选项包括使命行动(mission-oriented action)、全球应对计划、行动计划等,都应该是自愿性质的文件。针对三个问题(9.1条、单边贸易措施、NDC),摘要记录提供了缔约方观点列表,主席团强调这些观点或获得了一致支持、或至少被一方支持,那些大家都不支持的观点已经被放弃了。下一步当然还是缔约方驱动。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747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