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袁瑛 王静怡 2012年5月15日

贫困阴影下的部分中国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生长迟缓,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身材矮小。袁瑛、王静怡报道。

中国至少还存在1000多万的学龄前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生长迟缓,这个数字仅低于印度,列全球第二,而6—11个月大的婴儿生长迟缓率大有持续恶化之势。


被忽视的“生长迟缓”

距离青海省西宁市80多公里的乐都县,一条黄水河把这个约3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分成了南山和北山,3周岁的荣统玺和爷爷奶奶住在南山的峰堆乡上帐房村,一个只有6000多村民的典型的西北村庄。

站在一堆嬉戏的孩子中,荣统玺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矮瘦了许多。身高84厘米,体重9.4公斤,这样的数据足以让中国著名儿童营养专家陈春明痛心。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针对3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参考值:91.1厘米—98.7厘米,荣统玺比最低标准值还足足矮了7厘米。

陈春明说,这个在爷爷奶奶眼中平日吃喝都挺“正常”的孩子很可能患有中度生长迟缓症

官方定义中,生长迟缓症是指由于儿童在两岁前长期营养摄入不足,造成体格发育迟缓,该症状一旦形成,将给儿童带来不可逆转的身高“生长迟缓”。

在这个以面粉、土豆为主食的西北村庄——峰堆乡上帐房村,荣统玺并不是个例。

根据当地村医荣德全的介绍,村里满6周岁的儿童有7个,其中3个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峰堆乡卫生院院长安君则说,该乡每年例行体检至少15%儿童患有轻度到中度“生长迟缓”。

而中国疾控中心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在9.9%。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对外宣称,中国至少有1270万儿童患有“生长迟缓”。

然而,生长迟缓问题在中国乃至全球却经常被忽视。

“在某些地区,生长迟缓十分普遍,所以人们误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而并非可预防的疾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说道。

很大程度上,这一认识造成了中国一直以来对于两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关注十分有限。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物营养监测系统项目工作组的一组数据说明了这一问题:贫困农村1岁以上儿童生长迟缓率虽然2008年—2009年间基本不变,而2010年却出现反复,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6—11个月婴儿生长迟缓率在2008年—2009年间增加了一倍,由6.7%增至12.5%,有所恶化,持续到2010年为12.1%。

原文链接:

袁瑛,《南方周末》记者

王静怡,《南方周末》实习生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711篇文章 3天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