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孜
中国正经历强劲的电力消费增长,但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及预期。绿证和强制消纳等政策措施出台能否加速绿电替代煤电?
▲河北张家口涿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图片来源:CFOTO / Sipa USA / Alamy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去年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力需求增长来自中国。这一强劲增长由多种因素共同驱动,其中工业部门是电力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4%的用电需求来自于工业领域。
“新三样”的生产(光伏组件、电池和电动汽车)贡献了工业领域三分之一的新增电力需求。此外,空调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不断提升,数据中心、5G网络的快速扩张,也被认为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推高中国的电力消费。
在电力消费快速攀升的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能否满足增长中的用电需求引发广泛关注。尽管煤电在中国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占比自2007年以来持续下降,但可再生能源的新增发电量仍未能追上电力需求的增长,其对煤电的替代作用不及预期。
为加速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中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推进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市场建设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抓手。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工业园区也正积极寻求突破电力瓶颈的解决方案,保障生产与绿色转型的同步推进。
用电增速超过GDP增速
从2020年开始,中国用电量的增速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了GDP的增速,并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2023年和2024年中国的用电量增长尤为强劲,年增长率约为7%。同期GDP的增速约为 5%。
2020年至2023年间,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等传统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用电量增速超过了其对经济的增加值。快速扩张的“新三样”,加上交通、工业等部门电气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导致用电量增长超过了整体经济增长。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中国电力项目咨询师邹以宁告诉对话地球,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用电量和增速尤为突出。相比之下,美国的年用电量在过去20年内相对稳定,即使有电池生产和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的推动,2024-2026年的用电量增速(含预测)也仅为2%。 与此同时,尽管经济温和增长,但德国的用电量自2021年起逐年下降。
“去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产业用电量增长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邹以宁说:“其中光伏组件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6.2%,风电机组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9.6%。”
清洁与能源空气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简称CREA)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电池的产量分别增长了9倍、4倍和12倍。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总额增长了24%,即1.2倍。
“这表明,三大新兴产业的比重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CREA首席分析师柳力说: “相比之下,钢铁和水泥产量下降,有色金属和汽车产量增长了约30%。”
此外,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据中电联统计,2024年,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增长约31%,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约5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
尽管电力消费增长强劲,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并网低于预期。对话地球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中国电力供应仍然主要依靠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在55%至61%之间。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电网仍然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部门,要克服许多新的障碍。作为国有企业,电网公司更关注电力供应安全和经济效益,煤电被认为是电力供应的主要可信电源。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技术和运营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挑战,需要其进行适应性改造。
绿色和平全球政策顾问姚喆表示,只要新增用电需求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满足了,中国的电力系统的碳排放也就达峰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4.8%,可再生能源占比约35%。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煤电发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在持续下降。与2014年相比,2024年煤电的发电量占比下降了约16个百分点,而风光发电的占比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
“这显示出,在满足刚性用电需求和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情况下,中国的新能源在支撑电力消费绿色转型方面的进步。”邹以宁告诉对话地球。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24年,新增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356吉瓦,是欧盟新增装机容量的4.5倍,几乎相当于美国风电和太阳能装机的总和。
但与此同时,煤电也在大规模扩张。CREA的数据显示,中国有94.5吉瓦的新煤电项目于2024年开工建设,加上前暂停的3.3吉瓦项目恢复建设,中国在建煤电项目的装机容量达到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中国在2024年批准了66.7吉瓦新建煤电装机容量,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将有大量新电厂投产,煤炭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可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风电和光伏破纪录的扩张凸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柳力说:“然而,直到2024年末,异常高的电力需求增长意味着,即使清洁能源创下这一创纪录的增长,也无法满足增长的电力需求。”
CREA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清洁能源的增长已经能够满足新增电力需求。然而,这种势头能否持续仍不确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发布《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方案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推进煤电的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对新一代煤电规划建设的力度。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夏鹏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期间,煤电装机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前提下,规划建设一批保障供电的煤电项目。” 他说。
尽管如此,IEA预测,2025-2027 年间,中国的煤电将让位于不断扩张的可再生能源,煤电的角色将从核心能源转变为主要支持系统灵活性和确保电力充足性。燃煤发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 2024 年的近 60% 下降到 2027 年的 50%以下。
消纳更多绿电
无论是煤电还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国家电网以后无法区分。因此,企业经常购买绿色电力或绿色电力证书来证明他们购买的是可再生能源。
“绿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的替代机制。即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其环境价值变现。企业购买绿证,就相当于是为清洁能源发电的环境价值买单。”邹以宁表示。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经常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来抵消碳排放。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以实现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
今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对部分行业提出强制消费绿色电力的要求。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将设定绿色电力强制消费的比例目标,要求是到2030年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
这个强制消费的目标可能相对宽松。中国自2019年起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机制。对话地球查阅相关文件发现,如果参照2024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来看,平均水平大约是35%。如果不算水电的话,则大约是20%。
邹以宁告诉对话地球,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是国家和地方根据本省情况制定的约束性指标,因此设置的数字通常是“可实现”的。
她表示,国内绿证供大于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高耗能行业或者企业身上,因此除了出口型企业和进入碳市场以外的行业,对绿证的需求不足。要破解这一难题,需通过责任层层分解、强化法律约束和政策框架,提升绿证的履约刚性和监管效力;同时推动绿证、绿电和碳市场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的市场效率。
“新政策对重点行业有消纳要求并且有约束性目标,可以从地方政府层面倒逼企业的能源消费行为,使其更绿色。” 邹以宁说。
更理想的方式
杨富强表示,推动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地方直接供电,如果工业园区附近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用来修建可再生能源电站和储能。“这可以让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更直接、更便利,成本更低。”杨富强说。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已经开始了实践。比如位于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区,该园区里有包括远景、隆基在内的多家新能源龙头企业。园区配套建设了385兆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
今年1月,中国的不锈钢生产商青山控股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纬达贝(Weda Bay)工业园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据了解,青山在印尼的纬达贝和莫罗瓦利(Morowali)工业园计划投资建设约7000兆瓦的太阳能和风能清洁能源项目,建成后园区内的新能源三元电池原料生产将全部使用绿电。
另一种快速简便的本地绿色电力供应方式是利用屋顶分布式太阳能,这种方法在中国已经很流行。作为一项激励措施,一些能源公司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光伏板安装服务。
对话地球从一家位于中国沈阳的某金属部件有限公司了解到,2017年,沈阳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其安装了超过1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这家企业为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生产汽车零部件,目前有四条生产线,每年生产大约1000万件热冲压件,年耗电量大约在30吉瓦时。
“我们跟对方签订了20年的合同,按照国家电网价格的85%支付电价。这可以解决公司30%的用电,办公室的照明基本上都能够覆盖。” 该公司的总经理告诉对话地球。
他表示,像这样免费为企业安装屋顶光伏的情形在国内已经很常见。
“从2025年开始,奔驰要求我们所有零部件必须100%使用新能源生产。”他说:“每年我们通过位于欧洲的总公司购买7吉瓦时国际绿证,来弥补公司非绿电部分的差额。”
尽管我们不知道类似免费安装商业屋顶光伏的规模有多大,但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到2024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2%,是2013年底的121倍。其中,工商业装机容量为2.29亿千瓦。对话地球此前也对中国公共建筑屋顶太阳能的推广情况作过分析。
本文首发于对话地球网站。
■ 林孜,中国项目总监。她于2019年加入对话地球,曾经担任北京办公室运营总监。她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相关工作,参与并主导了多个气候变化、能源、农业、海洋等领域的传播项目。她拥有伦敦大学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