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阿贾伊•甘博赫

2012年3月6日

中国需要制定一个长期减排目标。阿贾伊•甘博赫撰文对这一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方法进行阐述。 

南非召开的联合国德班气候会谈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首次达成共识,最终同意就减排目标做出某种承诺。

这一进展,不论其真实性为几何,也不论其是否是另一场扯皮的开始,可以肯定的是,将会在美国、中国、印度等排放大国国内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引发了他们对各自国家在全球减排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思考。

其实,这一问题在中国国内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众多的声音都在呼吁政府转变目前这种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而在近两期的五年计划中,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减缓两项目标也都被摆在了更为显著的位置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上,中方曾承诺在2020年前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对2020年之后的温室气体排放轨迹进行了分析,针对2050年之前各主要产能和用能部门的减排脱碳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类似模型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开发的“2050年低碳发展路径模型”也即将完成。然而,到目前为止,中方既未提出任何具体的长期减排目标,也未将其细节提交公众展开讨论。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与奥地利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近期对中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从(当前以煤炭为主、石油依赖进口的)新兴经济体转型为(广泛依靠非化石能源、脱碳减排程度和能源效率双高的)经济强国的发展途径。

研究(全文参见此处[pdf])采用IIASA 的(发电、化石燃料和生物质资源的开采及转化等)产能部门脱碳减排能源技术模型,并结合格兰瑟姆研究所针对(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主要用能部门的脱碳减排分析方法,重点提出了一些发展路径。

沿着这些路径,中国将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其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有可能降低到目前预测的80亿到90亿吨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国际能源署(在其《能源技术前景2010年报告》中所采用的)在近似如常发展情境下所预计的160亿吨排放相比,这一数字要低得多。(此报告是继格兰瑟姆研究所对中国2020年碳浓度目标影响的研究之后做出的。该研究参看此处。)

在对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模型分析后发现,针对脱碳减排,通用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取暖、公路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逐渐提高电力使用,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发电模式,转为以可再生能源、核能、化石燃料三位一体的能源结构,并同时辅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这一方案也同样适用于中国。至少从技术层面而言,到2050年,该方案能够将中国电力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减少到十五分之一,使平均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50克以下。

这一排放强度与英国2030年的目标相仿。通过建立多品种低碳能源结构体系,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该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着种种挑战,不仅仅是中国。

 本文更多内容请看中外对话网站: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795-How-China-can-decarbonise-by-2-5-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597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