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倩儿 2012年4月30日 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政府该不该征求市民的意见?青岛姑娘潘琦第一次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行使公民的权利,追问政府种树方案的决策过程。陈倩儿报道。

因为质疑青岛大规模种树到底合不合理,27岁的潘琦成了当地的小名人。

对种树一事,潘琦不是第一个发声的青岛市民。今年3月1日,中国青岛政府启动了耗资40亿元的“增绿行动”,要将这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第一个月便种下了180万棵树。很多百姓抱怨,这是“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有人在网上称新任市长是“种树狂人”。

 “比起讨论市长的出身,我们更该做的是,去研究下怎样行动,而不是光喊口号,搞人身攻击。”潘琦在网上这样写道。网民揣测,这温和理性的青年很可能是“70后人”或“踏实的小伙儿”。

现实中,潘琦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姑娘。她在青岛一家报社当娱乐记者,有时候一周参加8场电影首映式。

最初,击中这姑娘敏感神经的只是一张网络图片。图中,青岛汇泉广场的大草坪被铲掉了,成了“光溜溜的土地”。打潘琦记事起,大草坪就“一直在那里”。小时候她跟着姥爷去那儿放风筝,长大了陪着哥哥嫂子去拍婚纱照。这个土生土长的青岛姑娘忍受不了草坪“说掀就掀”。头一回,潘琦感到一种“疼到心里”的愤怒,忍不住骂起了脏话。那天,潘琦刷微博刷到了凌晨两点,最后,毅然决定“收声做事”。

对社会政事,潘琦向来不太关心,除非是“那些大到不行的事儿”。汶川大地震,她鼓励身边的朋友给壹基金捐款;温州动车事故,她在微博上帮忙转发信息。“顶多就是表个态,再多我也做不了。”

她约上两个朋友一起开车“实地查看”。朋友们比潘琦还生气。其中一人住在海边别墅,这些天家门口突然种上一排大树,海景房已经变成“森景房”。另一人发现,自己最爱去散心解闷的心海广场也种起了高大密集的树,破坏了原本视野开阔的一片海景。

“有人不告诉你,突然就把家给改了,你能不伤心吗?”潘琦越看越愤怒,她怒气冲冲地质问施工现场的工人,但根本没人理睬她。

潘琦突然意识到,“用平和平等的态度去对话,更能得到答案”。她试着轻轻松松地与种树工人闲聊。有人告诉她“自己一天能挣120块钱,很开心”。没人了解树木的具体价格,但都知道“大树贵,得好好种”。对种树方案是否合理,工人回答:“这样种能不能活我们也不知道,但园林局给规定了,就这样种的。”

大半天下来,从没做过调查报道的她挖到了不少独家信息,她也发现网络上一些传言并不真实。这个年轻人说,事实让自己的愤怒“慢慢消解”。脑子里却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我不是反对种树,但种树方案到底怎样确定的?种在海边到底合不合理?种的树到底能不能活?把草铲了再种好不好?”潘琦纤细的双手不断比划,抛出她想到的一大堆问题。“这都是我出去调研后才开始想的,坐在家里我想不到这些。”

……

更多内容请看中外对话网站: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899-Qingdao-s-new-heroine

 

陈倩儿 《 中国青年报 》记者

原文刊于2012年04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601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