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玮
浙江省绍兴县和杭州市萧山区两个以纺织印染为主的工业园区,长期向钱塘江排放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韩玮实地探访了江边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因为污水而联系在一起。
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环保“紧箍咒”
10月14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潮流·污流:纺织名城污染纪实》,指出浙江省绍兴县和杭州市萧山区两个以纺织印染为主的工业园区,长期向钱塘江排放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钱塘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的主要河流。萧山区环保局副局长周海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环保治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报告开列的一些物质的检测,国内没有量化标准,故而‘毒水’这一说法,尚无科学指标依据。”
在经济增速和有效的环保管理体系之间,前者是明显的胜利者。“中国制造”的尴尬现实,由此得见。
绍兴是一座“建在布匹上的城市”,纺织业占据当地工业经济总量的58.5%。2010年,绍兴县印染了超过170亿米的布料。
过去,绍兴县的印染企业比较零散,其中不乏家庭作坊。而最近几年,这些企业陆续被关停、兼并、转迁到滨海工业园。该工业园于2002年6月成立,进区企业可享受用地优惠、财政扶持等政策。
与之类似,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目前已聚集了一批纺织印染、机械汽配、新型建材等类型的企业。
12月9日,时代周报记者在这片工业园实地调查后发现,诸多场景触目惊心。比如,某大型化工厂的大烟囱24小时“吐云吐雾”,空气中弥漫着酸味,而它的旁边竟然种植着几百亩蔬菜,菜农正忙着收割、装货、送往市区菜场。
又比如,一些村民聚居地与印染厂区的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被工业污水污染后的河道变黑、发臭,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绍兴县目前正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2009年,该县的工业污水排放量高达1.86亿吨,平均每天近51万吨,占绍兴市总排放量的60%。据介绍,滨海工业园每家企业的排污指标都有限定。目前,绍兴县已开始试水排污权交易。
业内人士都知道:印染业十分“吃水”,几乎所有环节都离不开水。
河南人老陈是浙江华东纺织印染的一名染工,该企业2008年自绍兴县柯桥镇迁入滨海工业园。老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高温条件下,棉布能“吃”进85%的颜料,剩余25%溶于水中形成污水;而在低温条件下,30%的颜料将被排放。
此外,脱浆过程也会产生污水。老陈透露,一家规模中等、效益较好的印染厂一天能够产生污水几千吨,而华东纺织印染的实际排放量是每天8000吨。
今年11月,由于附近企业的排污管爆裂,村民陈天雷的家养鱼一夜间大批死亡,损失达近2000斤。他至今保留了当时的污水取样,水体呈绿色。
为了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园区内的染整企业必须先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再排往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撇开污水处理系统的造价及维护成本,如果某印染企业每日产生污水8000吨,那么,它每年处理污水的成本至少为1700万元。······
(更多内容,详见:)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