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秦晖

2012年3月28日

中国不干涉邻国“内部事务”的口号在缅甸只是空谈。秦晖认为,中国在缅甸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在于“根本不和我们商量”

其实,听来听去,笔者觉得,“根本不和我们商量”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和昆桑牧师说的“军政府和中资公司不跟我们商量就拿它去赚钱,我们当然不同意”是一个道理。

密松是神圣的,但神圣密松是否不能有任何人工建筑?即便在克钦人中也未必看法一致。密松汇流处现在就有新建的佛塔、教堂和一些简陋的旅游设施。但如果按如今水电站这种开发模式,由军政府把密松圈禁起来霸占为官办旅游公司,把当地百姓强行赶走,再委托一些外国人来经营——如果这样搞,那就会与电站一样招致千夫所指了。

有朋友告知,实际上密松过去的名气没有如今这么大,“二水环山”的形象也没有如今这么随处可见。如今这种现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军政府与中资公司的行为引起的反弹:密松现在似乎不仅是克钦文明发祥地的象征,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钦民族抵抗专横维护尊严的象征。

从克钦人的角度想,以独裁、腐败闻名的军政府圈占我们的土地,把当地百姓强行赶走而只给极低的补偿,然后把这里交给一家外国公司,由外国公司经营50年,生产的电力90%输往外国;当然外国公司为此会给军政府一大笔好处(政府财政收入),但过去从来没有在克钦地区搞过公共福利,只是派兵屠杀、抢掠我们的军政府得到这些好处与我们有何关系?

在缅族人看来,密松当然未必是“龙脉”,但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只是没有克钦人那么强烈),军政府在克钦人看来是征服者,在缅族百姓中同样不得人心,这在最近的变革中已经越来越清楚。因此密松工程给军政府带来的好处同样未必是给民众的好处,中资公司与军政府的交易不仅违背克钦民意,也违背缅族民意。

而从中资公司的立场讲,密松工程是中缅合作的,代表缅甸方面的只能是军政府而不可能是反对党或“民地武”。军政府同意中国独立经营50年,中国给他们相应的回报,这是两国间正常的平等交易、互利合同。至于军政府如何回报当地百姓,这是他们的“内政”。

关于缅北和克钦地区的“内政”

但是,密松电站所在的克钦地区情况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包括克钦邦在内的缅北地区的现状,实际上是与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在这里的强大影响密切相关。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孟族、掸族和缅族都曾在今天的缅甸版图内建立过相对强大的王国,但没有哪个王国曾经直接管理过今天缅北的所有地区,尤其是克钦地区。但毋庸置疑的是,当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开始在中缅之间形成时,缅甸已是英国的殖民地。然而中国与亲中国的当地土著一直在反抗,边界的划分也长期未定。1914年,英国以印缅共同宗主的身份提出了“麦克马洪线”,但中国并未承认。而中缅段在1960年实际上成为中缅两国正式划定的北段国界以前,中国也是不承认的,当时中国主张的是更靠外的一条界线,包括了历史上曾是中国属地的一些地区,今天的密松恰好就在这条界线上。

中缅先后卷入的抗日战争又带来了新变化。一方面在抗战前期英国置身事外,中国却因沿海被封锁,严重依赖缅甸国际通道,被迫接受英国要挟,从而有了所谓“1941年线”(主要涉及掸邦北界)的说法;另一方面抗战后期英美卷入,日本侵占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蒋介石为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为参谋长、而英国人参与甚少的“中印缅战区”成立,缅北控制权因而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而在实际控制方面,中国远征军不仅在战时一度控制了大部分争议地区,抗战后中国对这些地区仍保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

克钦人军队在抗日中立下赫赫战功,而缅族的民族主义者却在很长一段时期错估形势,企图通过联日反英争取独立,因此受到日本利用,不但站在了中英的对立面,而且也和与中英同舟共济的克钦等缅北民族加深了对立。历史的阴影终难消除,缅族想要继承英国人在缅北的势力并非易事,何况这种势力在抗战中也已大幅削弱。 

文章更多内容请看中外对话网站: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837-Behind-Myanmar-s-suspended-dam-2-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597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