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05-01
 
在水产养殖大省山东,一场针对近海水产养殖业的整治正在悄然改变渤海边的面貌。自然生态和当地人的生计都在被重塑。
 
在中国的海洋大省山东,发达的近海养殖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26%。然而,传统的粗放养殖模式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中国推广“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在山东烟台市牟平区的养殖池塘是,密密麻麻的浮球下是一个挨一个的养殖网箱,网箱中是价格不菲的海参。(所有图片均由刘禹扬拍摄) 
 
“在中国,4条鱼中有3条是养殖的;在世界,3条养殖的鱼中有2条是中国的,” 农业农村部官员的这句话凸显了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显示,自1991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就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产量之和,当前养殖产量占全球产量的六成。水产养殖业大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由于阶段性的无序发展,中国沿海大量的滩涂湿地被占用;而部分区域养殖密度过大、且不合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也使得养殖成为近海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一问题在渤海湾更为明显。相对中国南部更深广的东海、南海而言,渤海湾更为封闭且平静,沿海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带来各种工业生活污水、以及过度围填海占用滩涂等,导致渤海湾的环境容量持续下降。
 
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直指海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海水养殖污染治理是这一《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中央政府要求被点名的区域按照生态要求“规范和清理近海海水养殖”,推进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和景观化的布局,并鼓励和推动深海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更早提出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也提出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其中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将进行恢复和重建。
 
位于胶东半岛西北侧的莱州湾就是被《行动计划》点名的海水养殖治理重点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海洋资源大省山东进行近海养殖转型尝试的重要区域。摄影师刘禹扬探访了莱州湾,用镜头记录下了被拆除的和还没拆除的养殖场,被推向深海的养殖户和彻底告别养殖业的普通人。这些画面共同为我们描绘了被中国“生态文明”和“蓝色经济”建设所改变的海岸线和普通人的命运。
 
 
摄影:刘禹扬
话题:



0

推荐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259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