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12.02.2015
张 春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金霞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很小,而受技术的影响更大。
中国北方农业比南方农业更为脆弱。图片来源:Jerrold Bennett
中外对话:您最近一直做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研究,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王金霞:我们近几年做了一个研究,用了全国8000多农户一年的经济收入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在我们的经济模型中,气象数据主要是温度和降水。我们用模型模拟出参数,得到气象因子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然后假设降水或温度的变化,得到收益的变化。
但是,如果算比例的话,我们根据30年的历史数据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只有2%-3%左右。
中外对话:气候变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您如何评估农业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王金霞:这个问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二氧化碳的肥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不考虑二氧化碳的肥效,现在的升温趋势会导致农业减产。考虑的话,气候变暖对作物的增长就是正面的。
短期来看,适当增加一点温度,对农民有利,长期看则不利。因为长期变暖,供水条件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产量增减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进步。这些年,中国的农业生产是在增加的,气候如果有影响,也只是让它增加慢一些。气候对农业的主要影响,不是升温,是气候波动,如极端气候的影响就很大。但是技术进步抵消了很大一部分气候影响。
至于农业经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要分两部分来说。农业的经济收入,要分为农业产出和市场两部分。
农业产出是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如上所述,这个影响是比较小的。当然,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模型模拟的结果有所不同,如IPCC的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减产20%-30%。这些是气候模型和作物模型做出来的。我们用的是经济模型。
一般情况下,经济模型模拟结果都比气候模型要小。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作物和气候模型用的是假设条件,经济模型用的是实际数据,更贴近实际;二是气候模型有一个明显弊端,就是科学家没有考虑农民的响应,这个响应,可以消除一部分影响。
在人类这么长久的种植行为中,农民的生产行为,都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形成的。因此,他们已经且一直在做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调整。例如,今年干旱,种子用多少,化肥用多少,种什么作物,农民都有相应的适应行为。
在真实的市场行为中,农业收入还受到市场反应的影响。例如,今年干旱产量不好,市场很快就会反应过来,价格会提升,单产收入会增加;价格提升同时也会促使生产投入增加。所以,综合起来,损失可能不如预测那样大。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农民短期内的损失,也可能被长期收益填补。所以,单纯谈气候变化对农民收益的影响,很难说得清。
另外,在全球贸易的视角下,全球市场的也会作为大的缓冲池,来平抑一地一方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中外对话:北方水资源本就短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随着气温升高在向北移,北方耗水会增加。如何应对北方面临的水资源难题?
王金霞:总的来说,南方的农业收入对降水的敏感性比较高,而北方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都比较敏感。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北方基础设施年限已久,就是有水也可能利用得不好。第二个,就是真正实用的技术推广开来。现在的喷灌、滴灌,对于大量的农田并不真正适合——喷灌、滴灌,对经济效益高、规模种植的作物实用,而对小麦等常规作物、或是小块的农田,成本就太高了。很多是农民自己在摸索成本低、适合小块地的方式,代价很高。
另外,也要考虑到市场因素。种植带北移,表面上看是某些南方作物适种的范围更广了。但是,从经济上来说,种植什么作物,气候条件是一个方面,但更关键的是市场价格。例如一种作物不适合在高纬种植,经过品种改良以后就适合了。一旦有经济利益,技术就能跟得上。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怎么引导技术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中外对话:种植行为靠市场调节,会不会出现跟风种植的失控局面,从而导致资源短缺和浪费更严重?政府应该做什么?
王金霞:种植者的确不会去考虑那么多环境问题。例如在湖南大米跌价、东北大米涨价的情况下,东北水稻种植就有利可图。即便东北缺水,农民还是会扩大水稻种植。但是他们首先要政府允许种,所以,政策可以起到限制和引导的作用。
引导不是引导农民种什么,是引导市场的规范完善。市场也有许多的软硬件设施需要完善,如信息交流系统,市场管理体制等。政府要做的,就是让市场的资源和信息很快地流通起来,让农民能够很快地判断市场的价格高低,同时保障物流通畅。
中国的小农很多,市场价格摆在那里,你不让他种他也会种。上述那些基础设施若不跟上,种植者不知道除了自己别人也在种,就会出现跟风种植,产生预期外的损失。一个农户损失可能不大,但是千千万万个小农加起来,损失就大了。
如果土地兼并形成规模农业,这个风险会小些。规模农业更专业,投资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都能跟上,而且他们会更关心市场信息。
总结而言,农民需要抵御的主要是市场风险。气候变化还是次要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