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5.12.2019
高白羽
住宅小区靠虫子消化厨余垃圾能否成为可推广的厨余垃圾解决方案?高白羽撰文分析。
 
垃圾桶上的黑水虻。图片来源:Alamy
 
在北京西北五环外的居民小区万科西山庭院,用来处理全小区厨余垃圾的垃圾处理室安置在小区边上。十余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室十分整洁,室内并没有肉眼可见的垃圾,地面一尘不染,也几乎闻不到让人不适的厨余垃圾腐败的味道。这一切都归功于这里的垃圾消化“秘密武器”——黑水虻厨余处理装置。
 
在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强制垃圾分类措施的当口,分出来的厨余垃圾(俗称“湿垃圾”)往哪儿去,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关心的问题。这个北京小区“自产自销”厨余垃圾的尝试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从厨余垃圾到有机产品
 
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昆虫,能够高效取食厨余垃圾及禽畜粪便。1万只黑水虻可以在24小时内处理约800公斤的餐厨废物。由于黑水虻虫繁殖迅速、容易管理、不携带病原体和微生物,还能生产抗菌物质,因此能作为优质的昆虫蛋白饲料,也可被拿来提取抗菌肽,用于生产化妆品、外用药品等。
 
西山庭院居民生产的厨余垃圾在经过筛选、粉碎后,和黑水虻幼虫一起被放入处理装置中。黑水虻幼虫8天就能进入下一个生长阶段,所以装置被分为八层,分别装有不同成熟度的黑水虻。管理人员会根据幼虫的生长程度,每天一层层向上挪移。在黑水虻被移到最高层,即长为成熟幼虫时,就会被回收。
 
目前,大部分幼虫由黑水虻的提供者——北京昊业怡生科技公司回收。其他黑水虻则会被直接转移到垃圾处理站门口的“养鱼-种菜”生态循环装置中,用来喂养装置内的罗非鱼,养鱼的水会由水泵抽取到鱼缸上方的培养箱中用来浇灌蔬菜。
 
黑水虻的排泄物和落叶枝条等园林废弃物放在一起也可以用来堆肥。“光是去年一年,我们就收获了210袋有机肥。”物业负责人李英庆说,他们在前段时间使用了部分有机肥在社区中新种植了多处乡土花卉,剩余的肥料则提供给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
 
从左到右依次为黑水虻粪便、烘干后的黑水虻、虫粪制作的酵素,摄影:高白羽
 
张小玲就是社区内的积极居民之一,她对黑水虻模式表示支持,“通过黑水虻减少厨余垃圾,对环境来说是个好事,还能产生环境友好的有机肥料。”
 
项目的支持方万科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陈一梅介绍,去年8月,他们和昊业怡生科技公司负责人一起考察了印度班加罗尔一个小区的分散式垃圾处理,“从印度回来以后,我们就考虑合作在小区中用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
 
“我们希望这种分散式处理厨余垃圾的方式能帮助建设绿色低碳小区。”陈一梅说。
 
垃圾分类推动新尝试
 
西山庭院尝试黑水虻项目的背后是中国近些年推广城市垃圾分类的努力。国务院2017年出台文件要求中国46个重点城市在2020年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今年上海成为首个实行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10月,北京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计划将对未进行垃圾分类且拒不改正的个人进行处罚,并将相关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
 
随着前端的垃圾分类被推到聚光灯下,后端的垃圾处理同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餐厨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达到60%以上。如果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成为有机肥回归自然,也能提取生物柴油,作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好氧堆肥、厌氧产沼、利用苍蝇、蚯蚓甚至蟑螂等昆虫来消耗餐厨垃圾……各式各样的研究和探索被运用到现实中。
 
除了垃圾分类的推广,中国各城市也涌现出各种创建“绿色社区”的尝试。比如苏州的新湘苑社区利用屋顶空间,已建成屋顶花园,从普通的绿叶蔬菜到菌菇类,农作物种植的数量和品种都在不断扩大。屋顶花园的建成不但能增加绿地面积,更能帮助调节室内温度、积蓄雨水,减少市内排水压力。
 
黑水虻是否真的高效?
 
靠虫吃垃圾、用虫屎堆肥,拿虫喂家畜——黑水虻模式听起来是消纳垃圾的生物典范。然而这种模式是否真的高效可行以及是否适合在社区内推广?
 
公益组织零废弃村落的发起人陈立雯认为,相比起用昆虫消化食物再产生粪便的方法,直接堆肥更为彻底直接,因为微生物能将餐厨垃圾彻底还原到植物可以利用的状态。
 
“在垃圾处理链中加入虫子这个环节,就意味着处理完垃圾还要处理虫子。”陈立雯说。她认为,人工规模化养虫已经超出了生物正常的繁殖情况,如果不考虑对虫子下一步的处理方法,其存在会影响甚至威胁自然。
 
零废弃村落顾问张弘博士也补充道,“昆虫作为中间产品可以售卖,这可以成为一个互利共赢的商业行为,但前提是得有人在做中间商,虫子要有销售渠道。”
 
但是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刘玉升教授是这种模式的支持者,他认为中国人的餐厨垃圾中包含着大量肉和油,只靠堆肥无法充分利用里面的蛋白质和脂肪;此外,堆肥产生的渗滤液,同样无法有效治理。而靠昆虫来进行蛋白质的转换和有机水分的利用,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他也提到,黑水虻因其生理结构限制,无法彻底高效消化粮食类的厨余垃圾,还需用其他生物配合才将垃圾转化彻底。
 
对于在社区内就地处理的厨余垃圾消纳模式,刘玉升表示反对,“在社区内设立处理装置,关心环保的人是觉得挺好的,但多数普通人不会理解,甚至会害怕反感。”
 
陈立雯认为,城市内分散型垃圾处理模式的经济性仍待考量。城市周边已经有大型堆肥厂建设,有成熟的堆肥处理能力和管理手段,将社区分类后的厨余垃圾集中送进堆肥厂里更合适。
 
然而,西山庭院项目的负责人陈特却觉得,目前政府对垃圾的运输渠道不够健全、对厨余垃圾的处理也不够完善,“现在各种垃圾混在一起,哪怕真的用来堆肥,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陈特团队正在考虑扩大规模,将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应用到其他更大的社区、处理更多的垃圾。
 
昊业怡生公司负责回收黑水虻的辛凯称烘干后的黑水虻市价能达9000元每吨,但他们“目前只销售过一部分,还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他们仍在寻找黑水虻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即虫子的最终消费出路。
 
“现在这个黑水虻试点仍在靠万科公益基金会及昊业怡生公司共同投资,如果以后依然没有政府的支持补贴或垃圾生产者(居民)交的处理费用会很难持续做下去,”陈特说,“项目下一步还要关注其经济可行性、下游产业链构成、政府政策及可适用的场所。”
话题:



0

推荐

对话地球

对话地球

2593篇文章 9小时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