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22.02.2018
加雷思•布莱特
杀虫剂和化肥的过量使用正在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一场环境危机。

湄公河三角洲常被喻为越南的“饭碗”,而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
为了保持这样的高产量,越南的农民们开始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这种做法意味着已经没有机会像传统一年两熟制那样等待土壤养分的自然恢复,因此农民们只能求助于化肥。他们还扩大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且在邻近的地块中大规模养殖牲畜和水产。
越南农民花大钱购买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抗生素和其他农用化学品来满足他们对产量的要求。尽管这些农业化学品和杀虫剂能带来可靠的产量,但它们正在渗入越南的地下水,并通过越南庞大的灌溉渠网流入湄公河并最终进入海洋。
越南生产的食品中也发现了这些化学品的踪迹,包括肉类、水产、水果、蔬菜以及大米和马铃薯等主食。
这不仅给当地和越南全国居民的生计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越南全国食物中毒和癌症发病率剧增。官方统计显示,至少有35%的新增病例与食品污染有关。
最大的问题在于越南农用化学品的消费和使用量仍在增长,每年进口约10万吨化学品,主要来自中国。这让人们不禁质疑:越南打算为生产更多食品付出多大代价?
本文首发于“第三极”网站,略有修改。
翻译:奇芳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