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黄 心薇
阿明 阿马尔‧李

21.07.2014

中国须尝试新的方法,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项目,避免到2030年低碳项目潜在投资缺口达到3700亿美元。



7月13日,中国政府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新能源汽车比例。此举有望创造价值300亿元(48亿美元)的市场。这些措施包括,要求到2016年,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燃料电池车至少占到中央及一些地方政府采购公车数量的30%。此外,充电站建设也将更加广泛地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这标志着,继近几年成功开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之后,中国又将掀起一轮由政府所主导的低碳投资,也将成为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的一部分。

此举紧随其他经济调整政策之后。例如在五月,中国国家电网宣布将向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市场领域。经过了几十年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中国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使未来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更加可持续。

在此过程中,中国面临三大金融挑战或者说三大重点内容。首先,为了保持经济增速,中国必须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投资速度。其次,必须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让私有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为了解决本土污染和探寻低碳发展道路,中国必须扩大对清洁、低碳技术的投资。

另外,要转向低速、可持续经济增长,就需要投资者转变投资方向,从传统领域转向新的、不熟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可能会使投资受阻,尤其是私人企业对中国“向污染宣战”和低碳发展的投资。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低碳投资缺口——可投资金与所需资金之差——将达到3700亿美元

因此,当务之急是让上述所提到的三大重点相互影响和促进。这就需要在制定绿色低碳金融计划和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计划相关政策时着眼全局。这将面临重重困难,但带来的多重益处也显而易见。

例如,中国绿色信贷指引 (GCG)的目的是把资金从污染项目转向绿色投资。通过该指引,可以利用监督机制、评价体系和遵约机制提高投资的透明度和确定性。而这些都是私人投资者迫切需要的。随着中国放宽对私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限制,中小型企业更易得到所需资金。另外,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政策和监管框架也能促进新的公私合作,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公共资源。

同时,建立独立健全的司法体系会增强私人投资者的信心。诸如将地方法院预算控制权上交省级政府的改革,应当与推广新的公私合作模式同时实施,从而发挥其中的一部分潜在协同作用,为中国低碳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投入。

提升效率

清洁、低碳投资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需要巨额的先期资本投入。中国金融改革能够为新的融资措施提供尝试的空间,因此,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绿色信贷指引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经验显示,通过调动其他形式的公共资金和利用商业银行的私人资金,将低息资本引入清洁能源领域,扩大清洁能源领域投资。

同时,很多银行,尤其是兴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这类力主绿色信贷的银行,也在准备更多地采用股票、抵押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一举措向人们展示,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分担风险,扩大私营企业的投资。

为了让中国的绿色、低碳政策和融资举措与更广泛的经济管理达成一致,E3G(第三代环保主义组织)近期给出的政策建议是,设立一个由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中国低碳金融与投资平台”,从而加强这方面的探讨。此举有助于总结和分享目前政策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教训和绿色投资的最佳实践。我们认为这也会让绿色金融、气候金融和中国的低碳试点之间更协调一致。


翻译: 刘乐耕 

话题:



0

推荐

对话地球

对话地球

2593篇文章 9小时前更新

文章